聽Paul Lewis:一條不同的學琴之路

和朋友電話討論著:孩子幾歲學琴最適合,該從團體音樂班入門還是馬上進入一對一?她剛上幼稚園的孩子正值學習力強的年紀,也顯露著對音樂的興趣…。

周遭幾乎每位認識的朋友當孩子進入某個年紀後都會安排才藝學習,體育、音樂、美術無所不括,其中又以鋼琴最為普遍。除了接送上課,父母(主要是媽媽)每天盡責地要求小孩坐在鋼琴前練習。朋友之間有時也會流傳類似的聽聞:某某中國家庭如何嚴逼小孩一天練琴幾個小時,如何參加樂團或比賽,如何不斷更換老師直到找到最嚴格的一位(最好是蘇聯裔)…。這樣的父母無不希望激發出小孩最大的潛能和天份,幾年內向那些七、八歲就穿西裝打領帶上台的華裔小演奏家看齊,遠一點以打造明日的朗朗或李雲迪為目標。

然後讀到英國鋼琴家Paul Lewis的故事,看到一條不同的學琴之路。

許多知名的鋼琴家都有相同的背景,他們天生注定走這一行,生長在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父母都投入也演奏樂器,不時帶他們出入音樂會演奏聽,很小就被送去接受最正統的音樂教育,自律甚嚴,每天練琴幾個小時數十年如一日…。Paul Lewis的音樂養成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長在一個家裡唯一的樂器是一台只有八度鍵盤的電風琴,父親偶爾播一下John Denver的唱片,除此Paul Lewis自述小時候家裡幾乎沒有音樂。他的音樂啓蒙來自於住家附近公立圖書館的視聽室,在那裡花上許許多多的時間聽鋼琴演奏曲。

Paul Lewis上的學校也沒有鋼琴課,十四歲之前從來沒接受過正式的鋼琴教育,完全靠自學,一直到後來遇到鋼琴大師Alfred Brendel被收為門下,成為Brendel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他的學琴之路才真正踏上另一個階段。得獎無數的他是公認目前英國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這位錄製過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場演奏會彈完貝多芬五首協奏曲的鋼琴家尤以精於詮釋貝多芬的作品受樂評推崇。

這樣的故事總讓我想起那個老問題:究竟孩子天生的才能和後天環境的培養對他日後的成功到底有多少關係?假設Paul Lewis成長在音樂家庭,從小接受正統音樂教育,跟上了名師,是不是會提早成名,省下許多摸索的路?不諱言,莫札特的嚴厲父親,或歌手周杰倫那拿著藤條在背後督促練琴的母親都讓許多現代父母點頭自我警惕:「有為者當若是!」。但說不定Paul Lewis也可能像更多學琴的小孩,因為父母不當的要求,而早早放棄音樂,抹殺了寶貴的天分?

答案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因為人生只有一次,無法重新來過。我知道的是,聽Paul Lewis的演奏,沒有過度的表演或浮華,艱深繁複的音樂在他手指流暢自然,讓人想起他所喜愛的Wilhelm Kempf和Alfred Brendel那種嚴肅中的自然流露。他們不是在「演出」貝多芬的曲子,而是以最接近的精髓詮釋貝多芬。(他形容如何平衡精巧地彈貝多芬的第四號協奏曲第一個音G大調和絃:「不是像踩在蛋殻上,而在像遠方窗裡一道光亮起,打開了簾幕…」讓人讚嘆。也不禁思考:這樣的一份淬煉是不是跟他走過一條比許多從小環境條件優異的鋼琴家要來得崎嶇深刻的路有關呢?

被問到為什麼專挑貝多芬和其他難纏的作曲家,Paul Lewis回答:「碰到真正偉大的曲子,沒有所謂準確的彈法,沒有所謂等著被發掘的完美詮釋,是一件無止盡的事。」

也許,促使一個人成就任何事的關鍵,不在於絕對的先天的才能或後天環境,而在於熱情與永遠不斷地自我挑戰。

2 Comments

  • 朗朗的爸爸…阿格西(打網球的那個)的爸爸…都屬於嚴厲督促型

    最近在想兩種狀況:

    狀況A,考上音樂班狂練鋼琴或拉小提琴,代價是「其他主科都不能上」

    狀況B:參加網球校隊或足球校隊,代價是「其他主科都不能上」

    身為父母,如何區別並評價這兩種狀況?理由何在?「答案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因為人生只有一次,無法重新來過。」這句話很讚。

    阿格西自傳裡面講到,他14歲時狂暴爭取「不用上學」的權利,以及後來老一點之後的反省,舉了相當多有趣的故事當例子。十分點題。

  • 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議題啊。
    Malcolm Gladwell (“Blink“和”Outliers“..作者)的調查結果:一個人一輩子要master某項技藝或才華,至少必須持續練習十萬小時以上。問題是,十萬小時之外,一個人還有多少時間精力去發展別的長處或興趣呢?
    另外,做父母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入期待的陷阱,當我們不計一切地督促小孩去成就某事,除了個人和社會的壓力,是不是多少也為了填補自己父母當年的遺漏?問題是,當我們還沒釐清這些時,孩子已經沒有毫無選擇地隨著洪流捲滾….
    阿格西的自傳”Open“, “his hatred of tennis, his failing body, the demons that he harnessed to get through the unending heroic contest that seemed destined to continue until both just fell into a heap on the court…..”加上你提的他對這一路的反省,都讓我非常非常地想讀呢。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