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2020

疫情,開學,跑步

今天送海奕回學校和隊友練跑後,我也就近沿著美麗的校園跑步。

秋季開學以來,校方採取分批開學,由剛被錄取的新生和即將離校的最高年級住宿生開始。初回校時,學生一律先自我隔離兩週,之後每週兩次的全校檢驗,持續網路教學,進出校園活動強制戴口罩,餐廳關閉只供在戶外的開放帳篷取用食物…,層層謹慎保護、零案例之下,逐漸開放。

秋意漸濃的校園到處豎立著「散佈善意而非病毒」、「請戴口罩、保持距離,一起保護我們的社區」、「我為了保護你戴上口罩,你也願意保護我嗎?」…種種標誌提醒大家。

不用說,戴著口罩運動呼吸很困難,海奕和我試過各種、包括學校供應的名牌運動口罩,但跑起來很快就都濕透,教人欲窒息,深深感受到正常的呼吸何等輕易自在。我還好,平時多跑荒郊野外無人處,可以拿下口罩喘氣;每日必須保持運動的學生們則無選擇。

疫情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千百萬的孩子因而犧牲了正常的學習與校園作息,因此,只要能恢復某種程度的學習與社交,進出校園大家都很願意配合、適應新的生活型態,包括口鼻遮蔽、眼鏡起霧的臉部三溫暖。

這場疫情的確切盡頭依然模糊,完全回到從前是不可能了。出門後無法暢快呼吸,不能擁抱親友,每日不停地洗手擦拭,被感染的不安,不祥的數字持續攀升….;但無疑地,我們還是非常幸運的,世上還有多少貧病不幸。疲憊感有時如腐蟲,需要自覺與一些力氣才能撢掃掉,但我願意繼續相信,自私愚昧的人終究是少數,人類還是有一定的理性,以及很強的彈性與韌性。

拾寶

「xxx街有一戶人家要丟掉一張書桌,要不要去看看,妳可能會喜歡…」數週前,散步進門後,先生跟我說,他知道我想找一張小寫字桌擺在臥室窗前。

立馬拉了海奕,開車朝附近最富裕的兩條街走。垃圾日,每戶人家長寬的車道或綠草坪前都擺出整齊的垃圾桶。來到坡下先生說的大屋前,果然看到一張老書桌立在垃圾桶旁,正是我一直想要的那種可拉蓋、維多利亞式的古董書桌。

原木厚重,母子兩奮力地把書桌搬入車廂。回到家,先生利用上班空檔幫我擦得晶亮,修補殘缺,只是最具特色的桌蓋卻拉不下,無法蓋緊桌面。先生小心地撬開,發現後面卡了一張泛黃的折紙,上頭寫著:「給暗戀的人」,以及一枚1970年的小錢幣。心喜,以為發現了什麼陳年秘密戀情,可惜紙條一打開,裡面一片空白沒有內文,只能想像原書桌主人的故事。

清好的書桌擺在窗前,立刻有一種懷古的氣氛,但左看右看,還缺一張搭配的椅子和一盞桌燈。這時先生想起,隔一條街另一戶人家有丟出一展藍燈,他不確定跟書桌風格相符,但還是建議我趁垃圾車來之前,去看看。我馬上跑到現場,可惜手腳還是太慢了,燈已經被撿走,倒是一旁一部雙人嬰兒推車完好無缺,等著需要的人。又過了兩個禮拜,這戶人家擺出了三件大小不一整套的行李箱;而這個禮拜,路底的鄰居則丟出一套舊而完好不便宜的高爾夫球桿,不用說,馬上又造福了我們家。

***

眼光準確,動作迅速,收穫稱心。

兩個禮拜後,我又撿拾了:

一組完好、古羅馬式的戶外大花盆,用來種菊花,擺在車道兩旁。

一套三個仿典雅古書、價格標籤都還在的書盒,用來裝小飾物。

有錢人家的垃圾就是不一樣。

炎夏·閱讀簡記

一轉眼,仲夏將過,即使是居家的疫情期間,歲月倏忽,時間依然流逝如水。

七月以來,海奕開始每週三次的暑訓,跟去年一樣,他去受訓時,我也跟著規律地練跑。每週一、三、五,早上七點起床,送兒子去越野跑步營隊後,我在學校附近跑個五英里。週末時則和他一樣,加上一次八英里以上的長跑,之間則做肌力訓練。運動從來不只是運動,之前的準備、暖身,之後的梳洗與補充養份,加上烹煮、工作與家事,天天體力耗盡,晚上一倒頭就呼呼睡去,日子過得健康紮實。

運動之外,這一個多月有空時就是讀和聽書。最近迷上有聲書,發現聽書不但讓嗜讀者眼睛得以休息,還可以同時做家事或是散步,一舉兩得;只是有時聽到入迷處,難免不察周遭人事,呈現一種靈魂出竅的狀態。

七月裡,聽完了去年下載、十二個多小時的”Where the Crawdads Sing”,這本長居《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小說,以北卡的沼澤地為場景,描述從小被家人遺棄的女孩Kya在沼澤裡成長、與自然朝夕互動和自學之下,成為一位出色的生態繪者,故事穿插了愛情以及一段懸疑命案。作者Delia Owen是一位資深的動物與自然學家,書裡盡展她豐富的生態知識,比如,喜歡螢火蟲的我以前從來不知:雌螢火蟲發出的亮光有一定的組合模式,有些是為了吸引配偶,完成交配的目的;有些則是用來吸引不同種的雄性螢火蟲,為了把它們吃掉以求生存。與世隔絕的女孩獨立成長,豐盈的沼澤與大自然奧祕,長銷兼暢銷並不意外,本書的電影版權早已被買下,買主?不用猜,當然是女性暢銷書熱愛者兼製作人女星瑞絲·薇斯朋,女主角誰來演則尚未敲定。

接著,我讀了久候的新書Weather。打從上一本Dept. of Speculation之後,我便愛上了作者Jenny Offill獨特的創作風格。她的小說不像一般有緊湊連貫的情節與角色,取而代之的是跳動而繁瑣的心緒與獨白。不同於上一本主角甚至沒有名字,讀者只知她是一位心思繁複的家庭主婦,這次的主角是一位被生活與精神不穩定的母親和弟弟依賴的圖書館員Lizzie,同樣透過主角看似無奇的日常生活,Weather以跳躍繁複的思緒觸及地球暖化、川普執政、社媒、世界與時事的謬變。書算薄看似輕,字裡行間卻充滿令人沈重的焦慮。Offill觀察犀利,文字雖淡卻力道十足,就像一個武功高強的習武者,出手快又準。

剛聽完的另一本有聲書Girl, woman, Other自從出版以來,得獎無數,包括去年的布克獎、今年的英國圖書獎、歐巴馬和羅珊·蓋伊去年度的好書推薦,以及不久前公布的今年英國最佳女性小說提名⋯⋯。透過十二個不同年紀、性向、階級、出身成長背景的黑人女性的自述,創作野心勃勃的英國女作者Bernardine Evaristo以倫敦為主場景,旁及非洲及美國,跨越數十年的時代變遷,從劇院編導艾瑪、貧困出身、力爭上游進入牛津大學、成為銀行主管的卡蘿,到特別關照她的資深教師雪莉,以及從女人梅根變成男人的摩根⋯⋯,再加上他們生命中各具精彩故事的眾多親朋好友,全書牽涉數十個角色,議題廣及種族歧視、移民奮鬥、身份認同、女性主義爭議、同性、異性戀、跨性別趨勢⋯⋯,勾畫出一幅幅複雜、真實而深入的現代黑人女性個人奮鬥史。結構與內容龐大的創作下,Bernardine Evaristo的文筆卻溫暖幽默,每位女性的個性與經歷在她的筆下栩栩生動。強力推薦!

現在,我正在讀Lynn Steger Strong 的Want。故事寫照嬰兒潮的後代,尤其是中等階級的年輕白人,童年至大學優渥地成長,卻發現舒適的環境下,完全缺乏在殘酷現實生存的技能與競爭力,看似什麼都有卻付不起想要的任何東西。書讀到一半,意外地發現作者(和書中女主角)大學畢業後皆去過台北和亞洲其他城市。他們在那兒教英文、流浪、拮据地生活、尋找自我⋯⋯。

同時,我也重聽著之前沒有認真聽的《每日秀》主持人Trevor Noah的自傳Born a Crime。父親是瑞士白人,母親是南非黑人,Trevor Noah回憶了自己從一個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中長大、不能公開露面活動的私生子、因為膚色走到哪兒都是局外人、在酗酒的繼父霸凌下辛苦成長,靠著韌性與彈性生存在各種困難的環境裡。以散文型態呈現的回憶錄,Trevor Noah也探討了南非許多嚴肅議題:嚴重的種族分離與歧視、警察的不公、性別待遇差異等等。極具語言與喜劇才華的他,說起自己的故事活潑傳神,一聽之後就欲罷不能。書中,Trevor Noah描述了許多與母親的相處與感情,有笑有淚。無懼、頑固甚至叛逆,他的母親無疑是另一位很酷的黑人女性。年輕的她跟Trevor的白人生父說:「我要一個兒子,但你不用負責,只要幫我有一個孩子,」她虔誠信仰耶穌,在貧困與不公平的環境裡,天不怕地不怕,從不放過任何可以改善生活的機會,盡一切提供兒子各種經驗與視野。鬼靈精怪的Trevor Noah從小愛搗蛋,從跑著被母親追,追到後狠鞭一頓,到青少年時與母親互留字條爭辯鬥嘴,種種趣事聽來讓人哈哈大笑,也充分顯露了母親對他的深刻影響,母子之間滿滿的愛。

連續讀了多本新一代黑人女作家的作品後,對他們旺盛精彩的創作力驚艷不已,他們筆下的黑人女性面對惡劣不公的環境,依然勇敢奮鬥,坦率大辣辣,不帶抱歉地追求各自的人生。他們所展現的韌性、樂天與生命力,在疫情憂擾之際,帶給人充滿啟發且勁道十足的閱讀經驗。

喬登與公牛隊的「最後一舞」:The Last Dance

1997年秋天,麥可·喬登和公牛隊允許一隊攝影人員跟拍,紀錄下他們的第六場NBA總冠軍賽程,這段貼身且詳細的影片,穿插上許多歷史背景與訪談,構成了這部眾所矚目的紀錄片《The Last Dance》。

全片共分十集,觀眾在見識或重溫喬登的崛起、巔峰與傳奇性之外,更可探見這位籃壇超人如何帶領芝加哥公牛隊在八年內拿下六次NBA總冠軍,寫下該隊史上最燦爛的一頁。

影片從1997-98球季切入,公牛總教練菲爾·傑克森宣布將不再續約,沒有傑克森就不願打球的喬登表示可能跟進,這極可能是他繼1993年暫別籃壇改打棒球後,再次引退。不難想像,那一刻,籃壇、媒體與全球球迷都在問著:這將是喬登的最後一舞?

一集接一集,影片帶觀眾回到過去,看到喬登如何從一個從小愛打球,但身高並不算高的男孩,在高中暑假時如何每天籃球不離手苦練狠練,不久球技與身高皆竄升,一步步打入大學校隊,終被職隊網羅,帶領公牛隊寫下一則無人能及的神話。

紀錄片剪輯了大量重要的球賽紀錄片段,加上對許多傑出球員、教練、體壇記者以及包括歐巴馬在內球迷的訪談。事件與年代不斷跳躍,觀影時需要更專注,但觀眾不難清楚地看出,天賦異稟之外,喬登數十年的苦練、意志力與好勝心之強,皆超乎常人。從籃球、高爾夫、賭牌到打嘴跑,喬登什麼都好競爭、好勝,哪個對手對他無禮,讓他不爽,他就在球場上讓他好看。嚴厲如暴君,戰鬥如獅,球場是喬登的王國,他是叱詫風雲的大帝且當之無愧。影集中,多場平手或差距極微的關鍵點,最後幾秒,喬登出手扭轉全局,出神入化的神技與姿態,入球後招牌吐舌微笑的魅力,讓全場球迷看得如癡如醉。

球場上的魔力之外,透過這部影集,你也看到喬登如何變成一個與商業極致結合的品牌:代言Nike、Air Jordan球鞋橫掃世界,與迪斯尼合作的電影創新了黑人運動員的形象⋯,全球性的文化輸出之下,喬登成為史上最有商業價值與影響力的運動員;在此同時,活在公眾眼光之下的喬登也喪失一切隱私,被當作神般崇拜的他不能做錯事,不能有弱點,很多訪問都是在他的球員休息室或旅館房間內進行,因爲他走到哪兒都被球迷與媒體包圍。

喬登之外,《最後一舞》也讓人看到公牛隊幾位大將的奮鬥與傑出:史考帝·皮朋如何從一個阿肯色州窮小子、成為喬登最重要的搭檔和「天下第二人」,丹尼斯·羅德曼的瘋狂鬥勁與行舉,喬登與「東鳥」賴利·博德、「西魔」魔術強生的較勁與互動,傑克森修禪般的帶隊與遣兵運將,還有那近十年,籃壇每個冠軍爭霸隊的頑強與起伏。

受傷了,就把受傷的腿練得比沒受傷的那條更強壯,嚴重食物中毒後依然抱病上場贏球,從棒壇回到籃壇後,打掉重練打籃球所需的體格與體能,喪父、失去最大的支柱後含淚上陣,隔絕雜音、專注此刻,不去擔心還沒出手的那一投,對每一球和每一場比賽抱著贏的希望⋯⋯,喬登證明了,最強的球技之外,只要有必贏的決心,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他,最終,運動是一項意志超過體能的競賽。

流暢華麗的運球、如彈簧飛天的跳投灌籃、反手勾擲進籃、刷!刷!刷!喬登的球技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汗水與淚水,爭鬥與防守,輸贏的榮耀與挫敗⋯⋯,這是一部籃球迷必看、非籃球迷也會喜歡的紀錄片。連日看得津津有味的我連做夢都夢到被球隊徵召,巴士在門口等著戴我去賽球,醒來笑傻了,卻忘了加入的是哪個球隊,不管是那一隊,他們是幸運的:)

決定改變一生—–讀《The Vanishing Half》

這是一本關於決定改變一生的小說。

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一個住著淡膚色黑人的小鎮Mallard,十六歲的雙胞胎女孩Desiree 和Stella,不耐貧困與侷限,決定逃家去紐奧良追尋新的人生。不同的機緣之下,兩姐妹做了完全不同的決定,從此各自走上迴然不同的人生:早幾個小時出生的Desiree嫁了一個比她更黑的黑人丈夫,Stella則喬裝成功,變成了一個白人。

故事縱橫近四十年,以多位主角的角度述說,角色分明,情節流動,閱讀與娛樂性十足之外,全書所牽引出的美國過去數十年的種族、膚色、性別、階級議題⋯⋯,引人思索。

丈夫家暴之下,Desiree帶著女兒Jude回到一度逃離的故鄉,從此陪伴寡母,扶養獨女,與一位來來去去、少女時結識的男人為伴侶,人生沒有走到更遠的它方,雖有遺憾,但Jude一路努力,最終如願讀上醫學院,也算是為母親爭了一口氣。

另一個世界,Stella以淡淺的膚色假扮白人得到一份秘書工作,隨後嫁給年輕的白人老闆,生了一個純白(幾乎)的女兒Kennedy,住在純白(幾乎)的富有社區,她想要的都有了,卻被迫與過去完全割離,活在謊言與秘密捆綁的寂寞裡。她那備受寵愛的女兒,擁有白人中上階級下一代的所有優勢,卻顯得迷失,輟學走演藝之路卻發展平平,最後不了了之。

隨著下一代兩個女孩的偶遇,劇情雙線由近而遠而近,兩個音訊全無、活在不同世界的姐妹,終於重聚;遺憾地,時間與空間的變遞之大:一個當黑人,一個當白人,都當太久了,Desiree與Stella已無法回到從前。看到希望的是,時代與機會變遷之下,她們那一黑一白的女兒得以一種嶄新、較平等的關係共處。

這是黑人女作家Brit Bennett的第二本小說,一出版即竄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對一個年輕的新銳作家意義非凡。這一刻,當種族與階級意識火熱高漲,有色與少數人種急切地爭平等、尋求自我定位時,這本書的出版時機不能更理想了。透過一對姊妹的一生,作者清楚呈現各種種族歧視、貧富差異下的殘酷現實:當被捧在手心的白人富家女,生日禮物是新車,愛去歐洲就去歐洲時;相對之下,貧困的黑人女一路受歧視、半工半讀、住在漏水的公寓⋯⋯。

全書從頭到尾鋪成緊湊,一讀即受吸引。故事之外,作者有許多聰穎而犀利的觀察與體悟:比如,活在一成不變的環境的安全與無奈;活在一個全新的環境的勇氣與寂寞。比如,「大多數人都崇尚『白』,連黑人自己都難免」、「人們以為獨一無二讓你顯得特別,錯了,那只讓你寂寞;歸屬於某人才是特別。」

雖然,書中某些角色有更多解釋與發揮的空間:Desiree為何一定得待在故鄉受猜測與流言?Stella真非得一輩子欺騙丈夫?沒有其他的選擇?此外,Desiree前夫暴力的背景、Jude變性男友的處境等等都可以著墨得更深刻。然而,瑕不遮瑜,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幾天內就讀完的好小說,毫無疑問。

Ok, off to my next read, can’t wait! 🙂 等不急要開始讀下一本書了。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