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January 2015

下一場暴風雪之前

一場適量的雪之後,另一場暴風雪緊接在尾。

到處報導著,大雪將於今晚來襲,預估積雪將達24英吋(60公分)以上,防災準備已啟動,孩子興致地等著放假,超市蜂擁著人潮。狂風夾帶肆虐之下,雪將有多急多深,還無法想像,只能依賴以往的經驗,安靜地等待,等待她來,傾瀉此番所有的意圖,等待她走,留下一切傷害與痕跡,等待,下一個陽光白靜的日子。

Before the blizzard 2015

 

snow-7

snow-6

snow-5

snow-3

snow-2

snow-1

記憶的城市

那個夏天近午,一家不起眼的早午餐廳,我們聊得忘了時間,忘了接下來要去哪裡,食物吃完了,咖啡一杯一杯地續。終於,那女侍過來,在我們桌上擺了一整壺咖啡:「你們慢慢聊,慢慢喝,我先下班了…。」你我對視,笑了起來。多年來,我們可能不記得在那城市裡走過的一些角落,卻總是記得那一天,那一幕。

「旅行時,最愉快的時光,往往是看完什麼,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和朋友喝一杯咖啡,不必刻意安排什麼,就這樣自然的,緩緩地說出意見,交換看法,有更多時間去瞭解對方。」—也斯《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地方》

 

 

大多父母大錯特錯的十件事

(圖取自Time)

午餐時,讀到這篇Time的報導,review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教養方式,也順手把它譯錄在此。

想想,自己以前也是「小小愛因斯坦」系列的愛用者,果然是「哪個父母不迷信天才教養?」至於陪讀,更別說了,不知為兒子朗讀了幾千萬遍,倒是,很早就知道一邊讀一邊指著字句,使他的注意力專注在文字上,欣賞圖時再專心賞圖。兒子的閱讀和表達能力開始得極早,跟這技巧或許有關。當然,天生對文字的敏銳度,幼童時期的naming(盡量指出生活周遭看到、聽到的一切,不斷地跟他聊天說話,問他問題…,)一定也都有幫助。其實,現在想想,閱讀的時間早晚是其次,能不能維持對書的興趣,對閱讀的熱情,才是最重要、一輩子的事。與其關心小孩什麼時候能開始認字,不如用心在培養閱讀習慣和環境上,為孩子打開一扇無止境的探索與想像世界。至於打小孩,倒是可以好好地想一想,只不過,照這文章,以兒子現在這個年紀,談體罰好像太晚了;海奕,算你好運:)。

Ten things most parents are dead wrong about(大多父母大錯特錯的十件事):

1. 回嘴是不好的事(錯,回嘴讓小孩更聰明。)

2. 不打小孩(錯,從來不打小孩可能比打小孩更糟。文中研究二至六歲被體罰過的小孩,發現他們到了青少年期,各方面,包括課業、社團、對上大學和未來的抱負,以及日後謀生的信心等,都比從沒被體罰過的小孩,表現得要好。)

3. 同儕壓力不好(錯,很多時候這種壓力是好的。)

4. 很懂小孩(錯,大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小孩在想些什麼。)

5. 讀書給小孩聽就會提早他的閱讀能力(錯,光讀沒用,除非閱讀時幫助小孩專注在認字上。)

6. 多一點功課是好事的(錯,這一點小孩是對的:多給作業只是浪費他們的時間,不會讓他們考試考更好。)

7. 對賄絡小孩吃蔬菜感到罪惡(不必,外在獎勵的確有助於養成好習慣。)

8.「小小愛因斯坦」那一套有效(無效,只是浪費時間。)

9.說謊是壞現象(不盡然,越早會說謊,表示小孩越聰明,問題在於,你能不能看出來。)

10. 小孩天不怕地不怕,真令人驕傲(錯,可能代表你得提早準備保釋金。)

詳細研究與內容,有興趣者可見:

http://time.com/3676581/wrong-parenting/

附:跟許多媒體一樣,Time的網路新聞越來越趨向只分享標題,若要瞭解更詳細的內容,必須進一步點進去閱讀全文。比如打小孩,內文說了,嚴格或過度體罰對孩子的身心影響,還是非好事。至於閱讀,本文探討的也不是早認字好不好,而是,很多父母誤認,多讀書給小孩就會幫他培養閱讀能力,卻忽略了其中的關鍵技巧—當讀書給小孩聽時,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在圖畫上,或很分散的,如果不在乎學認字,就當故事聽,培養想像力和共享親子時間,也無所謂,但若想教他認字,就會建議父母手指著唸的字句,讓孩子的專注力跟著字走,不斷重複下來,他很自然就會記得,會讀了。

這世界,總有一個花正開的地方。

為什麼冬季如此漫長冷冽,一月如此冰凍難熬,新年了,大地不是該甦醒了嗎?

彷彿一個無法接受事實的小孩,我喃擾不休地問,一心想把隆冬問走,春天問到。

離開,離開,不時想著逃離冰天雪地的計畫。想跳上車,往南下的高速公路上直駛,一路開到可以聞到第一絲溫熱的空氣,可以緩下緊繃的肩頸,脫掉重累的大衣,聽到第一聲Jimmy Buffett的歌聲裡加勒比海的熱浪拍岸。

想著,做一個長長的夢,等到土播鼠發出預言之後,伸腰,舒一口長長的氣,愉悅地醒來。

然而,這世界,總有一個花正開的地方,也總有一個花正凋萎的國度,憂鬱跟季節無關,即使夢裡也一樣。

安撫著浮躁的心,靜靜地等待天暖,下一朵花開。

冬天的餵食藝術

陽光的冬日,早晨的後院突然一陣熱鬧。
黑背山雀吱喳不停,一兩隻停在窗外枯褐的櫻花樹枝上,一警覺窗後的人影,便驚慌離去。四、五隻細瘦的松鼠在林間奔竄,探頭探腦地尋覓著可吃的東西。已是深冬,牠們有可能因為秋天儲糧不足,或是為遙遠的春天未雨綢繆,也有可能,只是趁著陽光,離巢出來透透氣順便找點吃的。
我搖開窗,把幾片乾麵包撕碎,撒在雪地上。
 squirrel3
很快地,一隻眼尖(或好嗅覺)的松鼠發現了,嘴裡發出嘎嘎聲響,湊過來咬住一小片,含在嘴裡,也不停留先享用,轉身就跑,飛爬上樹,直到來到樹幹與樹枝銜接的安全處,才坐定,啃噬起來。
聽聞那聲響(或暗號?)其他松鼠相繼出現在林邊,悉悉索索地四處嗅聞,一路聞到窗前。拾了麵包之後,有的並不急著回樹上,或躲在後院的木長椅下,或爬上高一點的雪堆,一口口輕咬,噬得津津有味。
 squirrel1
松鼠記憶力和嗅覺極敏銳,深秋在巢附近土裡埋藏了堅果,冬天都還記得位置。
這些在寒冬意外找到食物的松鼠,若非以木椅或高地為屏障,一定背靠著樹幹,臉朝前方,隨時採前可攻退可守的姿勢,警覺性極高。
一隻剛走,另一隻又來,來回的時間越來越迅速。這樣來來回回跑,邊吃邊運動,難怪身材都瘦瘦的。每隻咬住一塊麵包後,頂多快吃一口,然後馬上往最近的一棵樹跑。樹上還在用餐的松鼠,一看到底下有新客來了,立即主動讓位,往更上一層爬。結果那樹就成了一座樓上樓下、兩隻或三隻松鼠享用著麵包的高樓食堂。牠們有時面對著同一個方向,有時背對著彼此在樹幹左右各據一方,踞高臨下,陽光正暖,視野宜人。
 squirrel2
說到冬天餵食戶外動物,心裡其實是有一點矛盾的。
很多動物都留下過冬,狐狸、浣熊、灰松鼠、花栗鼠、紅衣主教、美洲金翅雀、山雀…,等等皆一年四季可見。一碰到嚴冬,尤其進入深冷的一二月,這些不冬眠的動物,食物來源就成了問題,很多鳥類因而不得不改變習慣,昆蟲之外也吃野莓以補充營養。

Read More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