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January 1, 2010

甲骨文:流離時空裡的新生中國

接到「甲骨文:流離時空裡的新生中國」出版社的樣書之前,我先到書店買下精裝的原文書。之後的六個多月,這本厚重五百頁,內容繁複精采的英文報導文學跟我幾乎寸步不離。

九月,Isaac開始上蒙特梭利學校。每週二和四,送了Isaac後,為了省車程來回的時間,我就近在學校附近找了家可以無限免費上網的咖啡店。點 了咖啡和bagle,找個有插頭的座位,開始五個小時不間斷的翻譯工作。不管在家或在外面,做完家事或帶Isaac的空檔,或在遊樂場或博物館玩,一有時 間,我就拿出書翻譯。

年底,消息傳來,甲骨文進入2006年美國書卷獎最佳非文學類書決選,後來並獲選紐約時報百大好書。為作者鼓掌叫好的同時,更覺自己有責任盡力把書譯好。

「甲骨文」的作者彼得‧海斯勒最初以和平軍一員的身分到四川當英文老師,後來轉到北京從事自由撰稿並開始為紐約客等多家知名雜誌寫稿。書中海斯勒以 畢業後到東岸都市發展的學生經歷、一名在北京擔任貿易中間人後來非法移民美國的維吾爾朋友的故事,以及死於文革的詩人考古學者陳夢家的生平為經;安陽考古 發掘過程為緯,寫下這部真實呈現中國現代面貌的巨作。

海斯勒的寫作風格在報導文學的寫實考證外帶有散文抒寫的溫厚真誠。翻譯的過程,我不僅對一直熟悉又陌生的中國多了一層認識;隨著書中人物的辛酸悲 哀,更對那塊土地的人多了一份感情。除了每個人物在這變化急劇的時代中,不放棄追求更好的明天的那份勇氣;全書感動我最深的,當屬書中訪問的中外考古學 者,不論是中研院故院士石璋如、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歷史教授吉德煒(David N. Keightley),他們那份鑽研究古文物的精神,在一片片的千年甲骨片中投注一生的無怨無悔,不禁讓人讚嘆:那究竟是一份什麼樣的專注與深情啊!!

除了時間與體力的挑戰,翻譯「甲骨文」一書最大的困難在於還原書中多處摘錄自出土甲骨片的古刻文。遍查各類資料、多次造訪此地哈佛燕京圖書館不果 後,藉由Chris的幫忙,我最後連絡上吉德煒教授。吉德煒教授是當今世界享譽聞名的甲骨文專家。電話中剛從中風中復原的教授慨允幫忙,學者的風範讓人印 象深刻。

如今書出版了,真覺得鬆了一口氣。這是份大工程,我的譯文難免有疏漏之處,但是對自己有機會將這本優秀的作品介紹給中文讀者,真的很高興,也覺得很榮幸。

這過程中,除了周遭不時給我打氣鼓勵的人,最感謝的是身邊那位從未放棄對我的信心與支持的伴侶。在我趕稿時他犧牲自己的時間、幫各種忙;許多夜晚, 陪Isaac入睡後,他在孩子房間疲累不堪地睡著….。Without your support, I Couldn’t have done it. Thank you, C!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