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My books

《跑出最好的自己》正式上市!

《跑出最好的自己》電子書正式在美國亞馬遜書網上市!

Amazon: https://www.amazon.com/跑出最好的自己:一個中年女子以跑步學習愛與堅持的歷程

這是一本「跑出來」的書。

2011年夏天,鄰鎮湖畔,為了跟上騎車在前的兒子,中年的我跨出路跑的第一步。誰知道,那天那個跑得氣喘呼呼、肋骨下隱隱作疼、連5K都跑不完的大嬸,從此不停地跑下去,結果跑進一片全新的人生風景。

近十年來,跑過各種山嶺林野鄉鎮海岸,跑了8000多公里、近三十場大小比賽,比起專業跑者既不算多,更不算快;然而,無間斷地一步又一步向前,跑步不但提供了我一項全新的活動、挑戰與學習,完全改變了原本伏案靜態的生活型態,身心變得更強壯;也為我和青春期的海奕增加了一項共同的興趣,深植了原已緊密的母子關係。

為了跑得更健康、更長久,我嘗試過不同的跑法與肌力訓練,埋頭於各種與跑步與耐力培養相關的知識裡,閱讀過數十本跑步書與千百篇相關文章後,我把個人這些年的經驗和所學所悟收錄在這本書裡,從中,你將讀到一個中年女子:

*如何從體育差到要補考到愛上跑步的歷程。

*如何在受傷後重新起步,經由不斷地學習與調整,越跑越堅定。

*如何影響兒子從一個較為文靜的青少年,蛻變成一名優秀而熱情的青年跑者。

*如何從一場場的賽事中學到:競爭的真實與人情的美好。從菁英運動員與跑齡數十年依然熱衷不疲的年長跑者身上獲得無數的啟發。

*如何熟稔獨處、享受獨處,透過長時獨行在路上,去體驗四季的變化與沿途風景、檢視與修護過往被外界與自我打擊的傷痕、思考出未來比較想活出什麼價值與樣子,更懂得珍惜當下的每一步、每一口呼吸。

抒寫個人經驗之外,書中我把這幾年跑步的心得與所學,歸納提要成許多小訣竅與提醒,舉凡是給新手的跑步入門、比賽前的準備、跑者的飲食與安全須知、持續力的訓練、鼓勵孩子的方式、跑步歌單⋯等等;除此,平日喜歡鑽研健康飲食、做天然點心的我,當然免不了要分享數道簡單易做、營養飽滿的食譜。

無疑地,這是我寫過最具實用性的一本書。

新書問世之際,正值世界各大馬拉松賽程因疫情而停辦近兩年後,恢復舉辦,觀看千萬名參賽者終於能再度回到跑場上自由奔跑、為個人的最佳潛能咬牙奮鬥,讓人熱血沸騰。

這段期間也是我的初馬訓練期。對全馬的距離一直充滿敬畏,跑一次全程馬拉松是我多年來的夢想,也是中年以來最大的挑戰之一,面對即將到來的賽程心裡既恐懼又興奮,但同時也充滿感謝:

💙感謝出版社編輯的協助與良好溝通。全書搭配了大量的攝影,出版社願意不計成本、全彩印刷以充分呈現質感,實為作者之幸。

💙感謝眾位跑步與媒體界知名人士的推薦,為本書增輝;尤其,邀請為文推薦時,台灣馬拉松紀錄保持人許績勝教練與老同學體育資深記者許瑞瑜,二話不說地慨允,親切的許教練且不吝指正,實為榮幸。越跑越發現,跑步是一門精深的學問,衷心期盼有一天能親自向教練和眾達人請益。

💙感謝遠方的家人、老朋友與新朋友的打氣。人在遠方,但我知道這一路上一直有你們。最感謝的還是身旁的兩位男生:

💙謝謝我的最佳跑友海奕,容我分享生活與一起跑步的各種經驗和照片。謝謝他從小陪我參賽、後來教我種種從校隊中學到的技巧、鼓勵我去嘗試跑在零下一度C與雨裡的刺激與暢快、十英里長征後不嫌彼此汗臭地擊掌擁抱、互讚:”good job!”。在我眼中,沒有什麼比跟孩子一起做肌力訓練、同站在起跑線,槍聲一響,互喊一聲”Have a good run!”後並肩往前衝、賽後聊起過程中那些天殺的陡坡、攜手狂奔穿破終點線⋯⋯更酷的事了。

💙感謝先生為了我這項中年才迷上的興趣,從跑襪到手錶,凡跑步所需的一切隨時幫我準備妥善,更別說犧牲了無數的週末,充當我的司機、攝影、啦啦隊與補給員,陪我參加一場又一場讓陪賽者很無聊的比賽,並包容我訓練期的氣餒疲累與自我懷疑、跟我講話時我常神情恍惚,因為滿腦都是配速或補給;有了他,我什麼也不用擔心,只要,跑就是了。

💙感謝耐操的雙腿與心肺,以及千百次想打退堂鼓卻繼續撐下去的意志。

感謝跑步,給了我這麼多挑戰、這麼多”magical moments”(神奇的時刻),讓我有很多機會去修整原本悲觀與焦慮的天性,變得更強韌、更專注、更放鬆、更健康…。教我:沒有完美,不可能每場比賽或訓練都PR/PB或最佳狀態,不必完美,跑得好很開心,跑得不好則記取經驗,持續努力,即使是緩慢地,也會越跑越寬心熟步。

💙感謝書寫。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人生故事,而從小到大我得以筆(鍵盤)留下各種銘心的足跡,至幸。

試閱與購書請見各網絡書店: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4729

秀威書店: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32811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58882682079827009

金石堂: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5280790778…

「希望能一直跑,與跑步一起老…」《金門日報「鄉訊」》報導

愛上跑步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近年來,全球跑步風氣大興,各項賽事盛行,跑步成為最普及的運動之一。曾經以《與小猴喝茶》、《四季之歌》等著作受到金門鄉親喜愛的旅美作家盧秋瑩,新近出版的《跑出最好的自己:一個中年女子以跑步學習愛與堅持的歷程》正好趕上這股跑步風潮。

由金門籍的馬拉松紀錄保持人許績勝和資深體育記者許瑞瑜聯合推薦,盧秋瑩在《跑出最好的自己》書中詳述自己從一個體育差到要補考的女生,變成一名終生跑者的經歷與心路,並把過去10年來的跑步心得,歸納成許多小訣竅,舉凡是給新手的跑步入門、比賽前的身心準備、意志力的鍛鍊、受傷後重新起步、鼓勵孩子一起運動的方式等;除此,平日喜歡鑽研健康點心的盧秋瑩也不忘分享幾道營養的跑者食譜,「無疑地,這是我寫過最具實用性的一本書」盧秋瑩說。

出生於金門賢聚村,金湖國中與金門高中校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後,盧秋瑩在台北任職雜誌編輯與報社記者多年,赴美後於波士頓的「愛默生學院」取得媒體藝術碩士學位,目前與丈夫和兒子定居於波市北郊,長年從事翻譯與創作,出版的作品達數百萬字。

從小以文字與靜態工作為伍,盧秋瑩形容自己會愛上跑步「是一個美麗的意外,也是人生最棒的經驗之一。」

為克服寒冬路跑環境  半百之齡學會滑雪

愛上跑步是意外,因為盧秋瑩說她「從小是運動『弱雞』,跑不快也跳不高,玩躲避球總是最先被炸死,連騎腳踏車都有問題,每到上體育課就膽戰心驚。這份與運動的淺薄關係,一直到10年前的一個夏日才完全改觀。」
那個周末,盧秋瑩一家三口如常到臨鎮湖畔散步,為了跟上騎車在前的兒子,她跨出路跑的第一步。盧秋瑩在書中憶道:「誰知道,才跑不到半圈湖就氣喘呼呼,肋骨下方隱隱抽痛,心臟與肌肉都覺得不勝負荷,身體簡直像一部即將報廢的老車……」種種明顯的不適讓她驚覺:「多年的怠惰姑息,一副臭皮囊已逐漸變形,體能也開始退化。一想到中年即如此不堪,那接下來的歲月怎麼辦? 」

那天連5公里都跑不完雖難免讓盧秋瑩有一絲挫敗感,但跑步時那份苦樂交織的快感卻也燃起了她的興致,尤其她很快便發現,跑步不需要複雜的配備、特定的時間或場地、無須呼朋喚友,只要換上跑鞋,想跑就跑,非常適合她愛自由的個性。

從那天之後,10年下來,盧秋瑩不間斷地一步一步向前,跑過各種山嶺、林野、鄉鎮與海岸,參加過近30場大小比賽,其中包括19場半馬賽。跑步不但改變了盧秋瑩原本伏案靜態的生活型態,為了克服新英格蘭嚴冬不利路跑的環境,不願錯過體能鍛鍊機會的她還硬著頭皮學滑雪,經過無數次的慘摔跌倒,包括有一次被救護人員以電動雪橇車從三千多英尺高的山頂上拖救下山,她終以半百之齡學會了這項冬季運動。

獲曼徹斯特半馬母子接力賽冠軍

跑步帶來的種種身心與生活改變之中,盧秋瑩最津津樂道的當屬,因為跑步,她和青春期的兒子海奕(17歲)不但多了一項共同的興趣,更深植了原已緊密的母子關係,母子一起跑步並參加路跑賽。去年(2020)疫情期間於新罕布夏州舉辦的「曼徹斯特半馬接力賽」,他們取隊名「傻氣的蠑螈 」(Silly Salamanders)參加母子路跑隊,初試啼聲即以1:42:25拿下當天的半馬接力賽冠軍,當地報紙體育版以標題:「母子把對跑步共同的熱情化成半馬冠軍!」作了全頁大幅報導。

「在我眼中,沒有什麼比跟孩子同站在起跑線上,槍聲響時互喊一聲”Have a good run!”後一起往前衝,賽後聊起過程中那些天殺的陡坡,攜手狂奔衝破終點線……,更酷的事了。」盧秋瑩微笑而認真地說。
下筆常帶感情的盧秋瑩在《跑出最好的自己》中也書寫跑過的各種風景與人情:新英格蘭小鎮、佛蒙特山水間、佛羅里達海岸、台北的運動場等等,她說:「沒有什麼比以雙腳更能認識一個地方,更能深切感受每一寸風土人情。」5年前返金宣傳《四季之歌》新書時,盧秋瑩回到度過許多青春時光的太湖畔,決定以跑步的方式追憶過往,她記得:「金門夏天的太陽依舊又熱又燙,蟬聲依舊熱切嘹亮,跑著跑著,少女時那些為了躲避幫家裡看店,以讀書為藉口跑到榕園和太湖做白日夢的記憶都回來了……。」

所有協助她完成一場場路跑的人之中,盧秋瑩最感謝的還是另一半Chris,「為了我這項中年才迷上的興趣,他從跑襪到手錶,凡跑步所需的一切隨時幫我準備妥善,更別說犧牲了無數的周末,充當我的司機、攝影、啦啦隊與補給員,陪我參加一場又一場的比賽。」盧秋瑩語氣中難掩幸福地說:「有了他,我什麼也不用擔心,只要,跑就是了。」

今年10月圓了準備10年的42公里全馬夢

一路跑來,盧秋瑩並非全無挫折。一直懷抱全馬夢的她,曾經三次報名全馬賽,但每次都因為訓練過度,導致髂脛束和臀肌等運動傷害而被迫馬前放棄。

「跑步看似很簡單的運動,卻是一門精深的學問,」盧秋瑩建議跑者,尤其是初跑者,不求快不求多,加強肌耐力訓練以防傷害、注意飲食與休息都跟練跑同等重要。多年來,除非出外旅行或賽前更密集的訓練,盧秋瑩盡量維持一個禮拜跑四天,並混合恢復跑、節奏跑與長跑等型態,兩天從事核心、肌力與交叉訓練,一天則以瑜珈或散步讓身體充分休息。今年夏天,盧秋瑩再度捲土重來,經過20周無休的訓練與準備後,終於在今年10月完成麻州已有30年歷史的「Baystate全馬賽」。

「42公里的奮戰後,當先生和兒子突然出現眼前的那一剎那,我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來。」最後,她在兒子的陪跑下跨越終點線,實現了一場10年的全馬夢。

被問及跑步對她的意義,盧秋瑩引用長跑作家村上春樹的話:「大多數的跑者不是因為要活久一點而跑,而是為了把生命活到最圓滿。」至於對跑步有興趣的讀者,她的建議是:「不要擔心跑快或跑慢,不用跟別人比,專注於當下的每一步,保持一顆開放學習的心,只要持續向前,一定會體驗到跑步所帶來的身心改變,一定會抵達目的地。」

持續挑戰自己、持續累積人生經驗,跑步路上,盧秋瑩期許自己一直跑下去、和跑步一起老。除此,這個愛跑步的中年女子還有一個心願:希望有一天能參加金門馬拉松,在這片孕育過她的土地上,和親友同好們一起敞懷奔跑。(刊於2021/12/11《金門日報》鄉訊版,記者: 陳永富)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4189/338473/ 

告別藍樫鳥之路

十九年前的一個春天,先生偕我去看一棟出售中的房子,一進屋,兩人即被那現代風格的開放空間給吸引了。離開時,前院的蘋果樹正冒著花苞。蔚藍天空下,枝頭一片粉嫩,想像著纍纍一樹蘋果的浪漫,滿腦夢想的夫妻兩當下點頭:是了,就是這裡。

不久,載著一車細軟和四隻貓、一隻狗,兩人跟隨搬家公司的中型卡車,駛離市郊的石磚舊家,上了公路往更北走,經過兩個鎮、一條河,轉入一個安靜的住宅區,在一條長車道上停車,正式入住這間座落於藍樫鳥(Blue Jay)路上的房子。

此後,如在一張大量留白的畫布上揮灑般,年輕的夫妻兩一點一滴為這片外觀看似尋常,但內部無比寬闊的空間添上細節:一面從挑高天花板延至地板的特製書牆,一座可連接三個樓層的原木迴旋樓梯,主臥室套房加蓋臨窗的綠磚按摩浴缸,打通臥室落地窗,延蓋可銜接後院樹林的寬闊木質陽台⋯⋯。數年間,先生並親手設計完成可跳舞的穿衣間、可容納千瓶藏酒的酒窖、全鋪地毯的地下室健身房與洗衣間,以及全屋的網路、環繞音響與警報系統。一年一年,把閣樓至地下室共五層變身成一座完整而舒適的居家空間。

室內之外,緊鄰樹林的前後院成為兩園藝新手的的實驗場:鋪草、築牆、蓋石步道,整地填土,親手種下近百株新花與樹苗。春花夏草秋楓冬雪,南飛的候鳥暫駐,遷徙的野鹿過境,四季鳥飛蟲鳴,偶爾一抬頭,一伍火雞家族、一對俊美的鹿、一隻犀利的北美郊狼或棲息圍牆上的鷹,與窗內的人四目相對後,神秘地消失於濃密樹林裡。

從遠遠地寒暄到登堂入戶,慢慢地我們也與鄰里建立了情誼。一見如故的是坡上同樣來自台灣的張姐,在她那鄰著後院的小餐桌,天南地北暢聊中,我見識到一位中年女士的獨立與氣度。數年後,張姐搬走,坡底、希臘裔、溫婉的南西成為我一起散步的好友。她的女兒克莉絲丁,從我的小跑伴到鏡頭下亭亭玉立的畢業舞會女主角,眼看小女孩一天天長大的經驗莫過於此。而照顧我們最多的,當屬住坡上另一側的湖南奶奶。不時,寫稿或練琴時,電話響了:「秋瑩啊,我做了餃子,你來拿。」有時,車一近家門,便看到一袋包子熱騰地掛在門把上。有時,我坐下來聽老人憶起,文化大革命時如何因與馬英九家是親戚的背景而被打成重黑五類。多年下來,我親見一位語言不通的老人如何堅毅地身代母職,從製藥公司創辦人的媳婦病逝那一天起,一手拉拔一對孫子女,直到他們先後上了哈佛大學。

安身立命,年輕的我們把工作與旅行之外的週末與假日、幾乎所有空餘的時間與體力全給了這棟房子,在這數百坪的環境裡繼續成年後的成長,實踐心中「家庭」的理想,包括計畫與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加入。

深冬的一個黃昏,從醫院抱著稚嫩的兒子踏進家門那一刻起,生命更增厚度了。精心佈置的育嬰室裡,無數日夜哺育嬰兒、抱擁腿上唸故事書的時光。地下室至閣樓,幼兒在地毯與原木地板上爬行、搖曳學步。冬天,漫天大雪時,他與小朋友們或在室內游泳暖池裡戲水、樓上樓下槍戰,或戶外坡上堆雪人、打雪仗;深秋時,小兒們在車道上騎車、打球、踢石子,或捧起一懷落葉戲撒向天際,嘻笑爛漫。

逐漸在異國落地生根的我,不知不覺從一個假文青慢慢蛻變成專職母親。為了給孩子健康的飲食,從一名五穀不分的廚房生手到三餐與點心熟捻的煮婦。為了建立屬於這個家的傳統,我們定時點燃過節的爐火、捻亮高挑的聖誕樹燈火、舉辦農曆年團聚、生日派對與家庭音樂會⋯⋯。

從手忙腳亂到逐漸上手,當新手父母的同時,先生與我繼續學著做人生伴侶、一起面對起伏:四隻貓狗先後老病死去,先生的事業轉折,孩子每個階段的變化,長期異國婚姻的挑戰,遠方親人的變故⋯⋯。爭吵與歡喜,每一面牆、每片瓦木,聽聞了我們的笑聲、哭泣與嘆息。唯一不變地,不論陰晴圓缺甚至暴風雪,房子始終溫暖而無懼地庇護著一家三口,於我們,她早已不只是一棟建築,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家。勤力維護之外,我為她寫了一本散文攝影集:《四季之歌:關於季節與日常美好。》

歲月倏忽,轉眼間,幼兒已成英挺少年,鄰里也默默地變化著:張姐搬離,隔壁建商富豪婚變仳離,對門義裔的東尼夫妻退休南遷。開學第一天,車道前的校車站,換了幾對新遷入、送孩子上學的年輕夫婦。遷居加州兒子處的湖南奶奶,來電時語氣黯然地:「我想念你們啊,秋瑩。」

三人性本好靜,隨著孩子入學、先生頻差旅,房子益顯空了。遠行時,如掛心年長父母般,不免擔心颶風水患、暴風雪惡襲、歹徒侵犯⋯⋯。當男孩已如願考進幾個鎮外的學院後,照顧一棟大宅的種種壓力,中年之後想簡化生活的理想越趨明確,一次又一次深思與討論後,夫妻兩終於決定:是該走的時候了。

仲介來的那天早上,初春的樹枝還是枯的,但陽光已有一定的溫度。

高挑、六十多歲的桃熱西無疑是我見過最美麗的仲介。「每賣出一間房,我就給自己買一套新套裝,是獎賞,也是專業。」或全黑滾白邊,或寶藍搭配純白珍珠項鍊,桃樂西每次出現一定踩著高跟鞋、一身完美裝扮。兒女已成長離家的她,形容自己「無法像鄰居媽媽們沒事聊天八卦,需要工作。」進屋後,她一眼愛上了演奏型鋼琴所在的原木宴客廳與臨後院的一片大窗。坐定後,啪啪啪,從搬家公司、裝修工人到攝影師,桃樂西提供一串協助我們「美妝」房子的聯絡名單,敲定時間表:三個星期後上市!

如一場戰事正式開打,為了爭取新英格蘭的短暫賣季,我們日夜整理打包,把十九年的囤積完全翻轉過來,清理一遍。幾天後,來了兩部卡車,過濾過的舊物全部出清或捐給慈善機構。同時,工人們換新了地毯、油漆、修補各種磨損,把廚房檯面、烤箱與冰箱全部換新⋯⋯,房子頓時煥然一新。

陽光徐徐的一人午後,擦拭著一片片的地板、櫥櫃與牆角,想到這些樑柱牆瓦曾目睹一對年輕夫婦步入中年,危墜學步的男嬰長成英挺少年,歲月在此平靜無息卻又躍動具意義地流逝,撕下遊戲室牆上兒子的卡通身高量表的那一刻,淚終於決提,離開成為事實,割捨兩字竟是如此難以承受的重。

春天了,這是長冬後最期待的一刻:萬象更新,後窗外的垂櫻如期綻放,滿園杜鵑盛開,飛鳥忙碌啾鳴,松鼠與花栗鼠在花叢下冒竄;唯獨,門口的蘋果遲遲不見開花,最後才不情願地冒出寥寥數朵。經過樹下時,不禁自作多情地嘆口氣:「蘋果樹啊,你是因為我們要搬走而傷心嗎?」

開放參觀的週末終於到來:剪得整齊無瑕的草坪,水清見底的室內游泳池,光亮的地板,重新佈置過一塵不染的傢俱⋯⋯;我們把整理得幾乎完美的房子交給一身粉系套裝的桃熱西,離開前不忘設定音響播放系統,讓輕鋼琴音樂迴繞全屋。

兩個小時後,桃樂西興奮地描述看屋者的反應:都說房子美極了,像走進一間小型美術館,一對夫流連了一個多小時,身高一百九十公分的先生愛極了它的高挑與開放,妻子則說日光充沛好溫暖⋯⋯。

但,沒有人出價。

不急,才第一個禮拜,況且,我們只需要一個買主、一個賞識它的家庭。

但,那個對了人遲遲未現。當我們開始在孩子學校所在的鎮上過起精簡生活,遠方藍樫鳥上的空房子讓人益發為之焦慮。更糟地,像個無辜的家人被擺出去受公評般,負面的聲音接踵而來:太過開放,空間太大,不知如何運用,院子多斜坡,沒有室外游泳池⋯⋯。 這裡的居民普遍追逐競價傳統式、緊密格局的殖民式住屋,對戶外游泳池之癡迷,完全無視夏季短暫,每年只有約三個月的使用期。

當然,也有愛不釋手、三番兩頭來看房、滔滔說著大夢者:將如何擴建廚房、如何打開天窗,蓋一間延伸至樹林的巨大日光屋,享受陽光四季⋯⋯;聽起來多麼像當年的我們;但是,他沒有錢。

終於,夏天結束之前,再度佈置、拍照與調價後,房子重新上市,不到十二小時,買主夫婦現身了。順利迅速成交後,有一天,電子郵箱裡出現了一封信:也愛彈琴的女主人興奮地描述如何一眼愛上房子的高闊空間,期待著春天時院子的花開美景⋯⋯。屋歸有緣人,我們終於放心。

最後一次回到藍樫鳥路,與好友告別後,三人再走一遍全院:從舊家移植過來的藍莓樹、公婆送的幼苗已成人高的日本楓、數十種不同品種的萱草、剛開過近百朵花的高大木杜鵑⋯⋯,全都帶不走;但我知道,它們將一年年繼續開花結果,美麗如昔。

搬出酒窖裡的最後一批藏酒,最後一次巡禮,日光透窗,溫柔得驚心,不捨之情再度襲上。親吻樑柱,輕撫門牆,再次謝謝房子,十九年的涵育與庇護。

不再是我們家的大門口前,少年駐足木階上,仰首深望著他此生第一個、十五年全在這裡度過的家。上車前在車道上合照,風吹樹梢,葉落髮上、肩上、地上。天空、落葉、我們仨與藍樫鳥之路的房子,定格成最後的記憶。(刊於2020春季號《金門文藝》)

《四季之歌》簡體版問世了

突然好奇,上網搜尋,才發現《四季之歌》簡體版四月已在大陸各書網上架了,雖然採用了一個東方味的庭園封面,喜見好評,有的讀者喜歡書裡的文字,有的照食譜做了點心,說成品雖然沒有書中照片美,但好吃⋯⋯,這樣的字句讓書寫的人感動而滿足。

終於忙完學生的鋼琴發表會,看著孩子們從完全不會認譜到自信地上台,難掩開心。教學相長,過去一年來我從教琴上學到的遠勝預期: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習態度、不同種族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期待⋯⋯。教完這學期最後幾堂課,就可以暫歇、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跑步、練琴、陪家人和專心於日日惦念的寫作了。

 

秋日行吟(摘自《四季之歌:關於季節與日常美好》)

fall-ch2-05

時序又到了新英格蘭最美的季節,每日進出於陽光柔暖、色彩繽紛的樹葉之間,很難不讚嘆大自然的神奇。這篇收錄於《四季之歌》裡的隨筆,寫秋天的路,秋天的歌,秋天的失落與執著,秋天自由無拘的心思。

——-

「我到樹林裡走了一趟,出來後覺得比那些樹還高。」綠色先知梭羅在《散步》一書裡提及,他每天執著地花四個小時以上穿梭樹林,走過原野山嶺,完全獨處沈默,身心獲得洗滌康靜。

「腿一動,我的思緒也開始流動。」他說。散步時,不只雙腳,全身血液跟著活動,心緒與思考也敏捷了起來。

中年的我越來越能體會梭羅的習慣,也更珍惜走路帶來的那份富足,不論時間多長多短,近午或黃昏,規律的跑步之外,我稍有機會就出門走路,抓住任何讓身心得以「安靜地活躍」的機會。

九月無疑是紐英格蘭四季裡最適合走路的月份之一––燠熱漸退,不需冬衣,尤其陽光依然充沛的溫暖午後、微風不忘徐吹的傍晚,是最宜人的時光。

這時,院子裡空氣聞起來很潔淨,沒有擾人的蚊蟲。園丁照常來修剪草坪,但通常只小小地修一下,待真正入冬前才會大剪一次,同時把所有的落葉清掉,讓草坪得以暢順呼吸。這時,也是撒草種子、修補草坪空隙的時機。小草喜愛涼爽的氣候,但也不能太冷,種子要攝氏約十七度以上才會順利發芽。

fall-ch2-03

進入十月,秋更深了。冬雖在不遠處,秋卻依然多情。

坡下河旁,陽光暖暖亮亮地穿過樹梢,把河水照得又藍又深。垂河的樹葉紛轉橘紅,綠藻緩浮,一前一後的白天鵝、幾隻小鴨閒閒地滑過。冷暖旦夕,飽滿與蕭瑟並存,倏忽間又走到了一年中最盛美的季節。

這時,天變得更深更藍,空氣更清透冷峭。季鳥開始南飛,豐收之後,大地成熟地把夏天的躁熱與跳動安靜下來,葉子暢飲過一季盛陽後,把充沛的情感盡現在顏色上,明黃,橙橘,珠紅,灰褐,降紫,酸甜苦辣。

午後,溫煦的日光裡,滿天紛飛的落葉,街道沉謐,就連鄰居小男孩散落在車道上的挖土機玩具和三輪車也休息了。

秋風徐徐,腳步緩緩,思緒飄浮,無一定軌道,也無固定答案,如天空的浮雲,一朵飄過,一朵飄來。有時,我被耳中的歌詞吸引,想著它們的意義和故事。有時,被觸動一絲往事,不禁想:那首歌出版時,我正處在什麼樣的青春?慕戀著哪個男子?當初若轉了一個不同的彎,今天會來到哪裡。心緒如飛螢,轉念之間,又想起:剛看過的一幕電影情節,聽過的一段電台對談,回家後該料理的瑣事⋯⋯。        當思緒遇到出口模糊不清、甚至無出路時,清新秋風理,散步的大腦填滿氧氣,自然轉向而行,向著時間長廊的陽光處而去。

fall-ch2-06

很多音樂陪我走路。

耳機裡,舒伯特的a小調琶音琴奏鳴曲(Sonata for Arpeggione D.821) ,鋼琴正與琶音琴(吉他式大提琴)對唱在清脆的空氣裡。

很多時候,陪伴的還有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第一次接觸,是多年前聽一位六旬老人彈其中的「十月」,瘦小蒼白的他貼近琴鍵,完全沈浸於音符裡,當時的老師蘇菲亞讚他:「比我這蘇聯人彈得更入髓。」這首曲子並不好表現,音必須極潔淨才能把秋高氣爽,秋意飽滿又惆悵的感情表達無遺。中年之後,我也練了這首曲子,並搭配秋天的攝影做成一則影片:陽光穿過楓紅或金黃的樹梢,閃爍在獨舟的湖面,當深重的音符沉潛於瀲瀲秋光裡,誰料,竟漸成哀傷。

黃昏時,我聽洛蓮.杭特.李伯森。她唱巴哈的詠嘆調,柔而不膩。她的韓德爾清唱劇,散發著對光明與上帝的信心和女性的堅毅。最傷心的,莫過於聽她演唱作曲家夫婿彼得.李伯森改編智利詩人納魯達情詩的《納魯達之歌》。當她一開口:「吾愛,若我先你而逝,別給悲慟更大的領土…」句句如預告著不久將因病而結束的五十二歲生命。

所謂愛,是不是指對方不在之後,想起時,心裡那份疼痛的程度?愛越深,痛越苦,一直到那份情感根植入骨,成為生命的一部份,從此才能恆溫地憶及,平穩地呼吸;一如秋葉散離,落地,消逝,最終反化為溫暖的春泥。

fall-ch2-10

秋陽裡,我也反覆地聽羅馬尼亞女鋼琴家克拉拉.哈絲姬兒。

認識這位鋼琴家是因為彈莫札特的變奏曲,為了練習這十二首《小星星變奏曲》,聽了許多錄音,七歲兒到大師的演奏都有,直到遇到哈絲姬兒的錄音,才終於「啊!」找到最貼近的詮釋。

以詮釋莫札特和早期浪漫派樂曲著名的哈絲姬兒,天才早慧,三歲開始學琴時就顯露對音樂過耳不忘、精準的天賦。她一生未婚,宿疾纏身,極度害羞且有舞台恐懼症。她的莫札特清明剔透,如與神童作曲家心神交流。她的史考拉第奏鳴曲B小調第八十七號,淡淡哀愁卻有某種堅韌的執著,彷彿對病痛與生命的無言抗議。反覆練習這首曲子時,挫折感很深,直到最後放開所有踏板,全靠手指營造音質時,才終於稍微碰觸到那份清透的執著。

散步回到家,秋日仍好,常不捨入內,或在院子裡修枝除草,或種點開到深秋的菊或紫莞。鏟子一挖,夏末溫土裡安眠的大小蚯蚓狂奔亂竄,無疑天崩地裂。向來不是最小心溫柔的園丁,鏟刃下難免誤殺無辜,唸一句經,「Sorry, sorry.」連連致歉。 想起日昨,徒手隔著一層薄紙巾,擒住一隻誤入屋裡的蜘蛛,直教身旁一英一美兩位中年男士目瞪口呆;天生非嬌滴女子。

粉紫亮麗的紫菀、銅橘色的園藝菊、粉色吉吉(Pink Gigi)和雪白的冷若冰霜珍納特(Frosty Jeanette)一株株穩直入土。家種白菊!?無仿無仿,我的花園只重色姿,不論凶吉;況且,用來表達追思的白菊,其實帶吉祥長壽之意。

種了菊,灑些水,秋天的味道,更濃了。

把工具收進車庫裡,轉開牆角的水龍頭,洗淨手上的泥後,我坐在階梯上等著,心知不久,就會聽到那熟悉的車聲從坡上滑下,煞車,停在眼前,門嘩然一開,兒子的笑臉。
fall-ch2-01

《四季之歌:關於季節與日常美好》

購書請至:
遠景
博客來
誠品
TAAZE

Save

Save

All Materials and Photos Copyright © 2015 unless otherwise noted.